2024年11月13日,咸安区交通运输综合事业发展中心,派往大幕乡井头村任的张宏伟电话告诉我,该村支书(主任)王宏江带领乡亲致富点子多,并且有了一定成效,有时间能去看一看。第二天,我就慕名前往探访王宏。
清晨,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秋色宜人。车子刚到村头,远远就看到一大片非常耀眼的金黄的植被,里面还有五颜六色的星星点点点缀其中。车子很快就到了那里,原来是该村种植的金丝皇菊,游客在采摘菊花。
接待我的是村妇女主任石秀平。据石主任介绍,目前有菊花12亩,今年只是试种,明年要开发到70亩,作为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的一个项目。
我走进菊园细细品赏: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把整个脸都缩到了闰房里;有的争奇斗艳,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有的好似在和我捉迷藏,藏到叶下面。菊花的花瓣形状各异,有的如节日里盛开的礼花;有的像小黄圆盘;有的犹如灿烂的太阳,在阳光照射下,向四周放射出光芒。花的颜色也丰富多彩,红的似火炬,黄的如稻谷,白的像白雪,粉的似睡莲。我置身在五彩缤纷的花海,仿佛进入了魔幻世界。花园里不少穿着艳丽时装的旅客在采摘菊花,让花园变得更色彩斑斓,给菊花园更增加了情趣。石主任说:“这是我们王宏去年想出的其中的一个项目,今年就见成效,每天都有旅客前来观赏、采摘。今年仅此一项,可增加收入7万余元。”
看着这一片美丽的菊花园,已经让我心旷神怡,仿佛看到了村民致富的希望。我又好奇地问:“还有别的项目吗?”
石主任说:“有哇,我们王书记想了好多项目,有的正在实施,有的准备实施。”她正准备继续介绍,此时又来了一批女游客,正好村支部委员黄代斌来了,石主任说:“何老师,那一批女游客我要去接待,我们黄支委给你介绍。”紧接着她便去迎接那一批女游客。
黄支委接着说:“去年,我们村开发了一批项目,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接着他便如数家珍地介绍了起来:一是对10组至7组之间通组道路沿线盏路灯;二是对黄在畔仙女湖150亩山地进行挖山、翻耕,沿仙女湖修建了一条长1000米、宽8米的环湖道路,路面铺设10公分风化石和10公分砂石垫层,埋设排水管42米,沿路栽种柳树120棵。三是耕地流出整改已通过51.49亩,核实处置174.92亩;四是投资17万元,对今年因雪灾被压垮已经完全损毁的800平方米大棚进行拆旧重建,对300平方米被压变形的大棚做修复。五是深化共同缔造,在5组、6组通组主干道路两旁清杂平整场地1500平方米,建围墙1800米,修排水沟110米;六是硬化场地120平方米,建设混凝土景观花池73个,砖砌花池2个,铺设水泥花砖130平方米。
今年,我们有的项目已经完工,有的正在实施。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也显著提升了,这都是我们王书记这位带头人领导有方!”
黄支委说:“当然可以,眼见为实嘛!”接着便带我去现场一一观赏。黄支委介绍的项目都有,实至名归。
我看到几位村民正在劳作,便来到他们中间打探村里的情况,他们说他们以前外出务工,虽然能赚些活钱,可是照顾不了家庭,王书记为村里搞了些好项目,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照顾了家。我们王书记是“想事干,找事干,一心一意为我们村民想办法、出点子”的好书记。
看着那一个个已经完工的项目,听着村民们的赞美之词,不禁使我对这位王书记肃然起敬。
的确,一年时间就做了这么多事情,并且每一件都是关系到村民民生的事。我想,有这样好的村支书做带头人,这真是村民的福气。
正当我还在回味这些成绩时,王宏从陪同乡政府领导检查工作的空隙赶了来。当我称赞他带领村民取得的成绩时,他说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关键是以后怎么做。
我问他“乡村振兴”最主要的是什么?他说关键是要有项目,有资金,有人。去年就要考虑今年,今年就要考虑明年,要有持续性,村民的致富才会有保障。因此他脑子里总是在考虑有什么好的发展项目。
他说他又规划了新的蓝图,接着便细谈了起来:“我们村地处仙女湖中游湖畔,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正在开发仙女湖特色田园综合体:一是深入挖掘农林、生态养殖产业价值,分区域种植170余亩玉米,套种45亩黄豆;二是增加种植58亩金丝皇菊,再利用周边竹林发展林;三是从广水引进小黄姜;四是发展生态养殖。发展养鸡、鸭、鹅;承包农户鱼塘。上游养殖鱼虾,园区池塘栽种荷花、莲蓬,打造种养结合的立体农业模式,建设具有独特田园风光的共享菜园,让游客亲身参与耕作、播种、采收,体验农家生活。五是利用湖北省水利移民美丽家园项目资金,流转9组对门山土地200余亩,打造集露营观光、垂钓、采摘、餐饮、民宿于一体的田园山水乡村旅游综合体;设立生态厨房供游客现场烹制,让游客不仅能体验采摘的乐趣,也能就地品尝到鲜美的生态佳肴,从而带动村级经济发展。
目前已经配套建造了冷藏库1个,烘干房5个及其它设施,为村里农副产品提供多元化营销途径。
在乡村文化建设上,王书记也有了新点子,准备请武汉大学教授在该村打造历史背景和文化“围炉夜话”体验基地,营造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让乡村文化游“活起来”。在治安管理上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我说这些项目很好,资金如何来解决?他说资产金额来源也做好了充分准备:一是他亲自到有关部门、企业争取资金;二是让各方主体参与村湾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农户出租农田、山林。
王书记说他们探索出了符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的产业运营模式:一是每户村民从流转土地中获得租金;二是园区优先聘用当地村民开展园区管护、田间管理,让村民实现就近就业;三是帮助村民解决自产的鸡、鸭、鱼、肉等农副产品销量问题。通过这一些惠民措施,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让村民的土地入股,不断拓展增收渠道,吸引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乡创业,实现‘家门口’增收”。这样就能解决人力的问题。同时,还准备拿一部分收入给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办医疗保险,保证老人们老有所医。
听着王书记满面春风地介绍“富民规划”和“治村理念”,从他那敏捷的思维和创新的致富点子,“乡村振兴”很有希望。自2021年换届,他担任村支书以来,村里面貌焕然一新。2023年该村获评“省级森林乡村”,村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心灵也得到了净化,赌博等不良的社会现象全村得到了彻底杜绝,没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人员。全村村民感情和谐,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王宏江,井头村“乡村振兴”的领航人,“想事干,找事干,一心一意为村民干实事”,以智慧引领发展,用汗水浇灌希望,让村庄焕发新生机,村民心中“乡村振兴”的好书记实至名归!成为了村民致富的希望。
作者简介 何方,四川达州人,男,汉族,大学文化,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中国农业银行作协会员,中国金融作协会员。1982年开始发文章,先后发表文章350多篇,执笔编著业务书籍8部,创作电视剧两部、长篇小说两部,共计350多万字,曾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珮云等国家领导人和领导亲切接见并题写书名、片名。
牛逼是要吹,先吹出去自然会变好,变好了也是肯定的,要是有好的项目我也回去创业[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