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特色农业的发展慢慢的变成为实现经济稳步的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抓手。而位于浦北县的乐民镇,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体现。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乐民镇以其独特的区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深耕细耘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乐民镇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田园风光如画,古韵悠长的文化氛围浑然天成。近年来,乐民镇充分的发挥这片土地的独特优势,全力发展特色农业,致力于构建一条从种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韦立基表示:“我们坚决发展特色农业,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这一思路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更开创了强农富农的新局面。
乐民镇在“土”字上下足了功夫,强调立足本土、品质优先。以“乐芗美”作为品牌,镇上专注于培育富硒大米,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品牌化销售的稻米发展体系。
具体措施包括向种植户发放高质量的稻种,如“桂优”、“野香优”等,并提供全面的技术上的支持。这种种植模式有效提升了稻米的产量和品质,使得乐民镇的富硒大米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此外,镇上还在稻田内安装生物防控装置,通过生态手段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邀请乡村科技特派员进行技术培养和训练,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特”字是乐民镇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词。镇上经过广泛调研,发现麻笋是一种适合当地土质且市场需求旺盛的特色农产品。在金康村,闲置土地被整合,用于建立700亩的麻笋种植基地,并投资建设了麻笋加工厂。
这个加工厂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生鲜销售模式,将麻笋深加工为各种产品,如酸笋、笋干等,不仅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也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收入。这样的产业规划,不仅确保了生产效率,还推动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
通过建立电商基地和物流园区,乐民镇正在加强完善销售物流体系,确保农产品能够高效便捷地送到消费者面前。物流专线的建设,加上冷链和仓储等配套服务,使得富硒大米、麻笋等农副产品的流通更加顺畅。
不仅如此,乐民镇还积极开发生态与文化资源,打造以体育、文艺表演为主的大圣山欢乐谷休闲项目。这些项目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村镇的经济形态,推动了文旅融合,让乐民镇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未来,乐民镇将继续发挥特色农业的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展“土特产”的品牌效应。韦立基表示:“我们要把乡村振兴的文章写得更精彩,不断推动乡村特色农业提质升级。”
在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激励下,乐民镇的特色产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途。通过扎根本土、体现特色、形成产业,乐民镇已然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朵奇葩,激励着别的地方借鉴这种成功模式,共同走向繁荣。
无论是对当地居民还是对整个县域经济而言,乐民镇的探索都将是未来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为更多地方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