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优势资源一整合 久议不决的花椒烘干房终于开建

发布时间:2024-08-13 07:38:26 | 作者: bob全站下载

 

  2020年5月,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进行了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根据工作需要原继光村和旗山村合并,设立继光村。现全村共有698户2226人,辖10个村民小组,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6亩,主导产业广安青花椒,兼种水稻、玉米,辅助养殖小家禽。

  “为了不影响稻田的收成,一直在等这一天,谷子收割完了,花椒烘干房今天就可以启动建设,两个月内建成。”村党支部书记游中林言语中满是期待。“我算过,有了烘干房,一斤花椒利润能增加一元。”

  今年5月,观塘镇进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原继光村和旗山村合并,设立继光村。新的继光村,面积从原来的1.4平方公里扩展到3.5平方公里,村域空间的增大赋予了村子全新的发展的潜在能力,这个地处“广安后花园”的小村庄,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两村合并前,继光村傍水,旗山村依山。继光村一直想发展乡村旅游,但是能拿出来的土地面积小,招商一直不顺利。观塘镇镇长刘克华回忆,有一次来了考察团想建旅游公园,结果发现观景台的位置还要修在旗山村,“估计是想到土地流转要和两个村谈,很麻烦”,这事儿没有了下文。“地方小,就给人小打小闹的感觉。”刘克华说,假如没有1000亩以上的土地拿出来,很多开发商都不愿坐下来谈。

  今年两村合并,空间大了,布局的优化一下子从容了许多,之前谈了很久都进展缓慢的乡村旅游项目,一下子“活”了起来。“已找到合作伙伴,基本上往花卉基地的方向走,正在设计匹配酒店、花鸟市场、民宿、摄影基地等项目。”刘克华感慨道,两村优势资源一整合,发展的潜在能力很快被释放出来。

  “花椒烘干房修建的事也是,一下子就解决了。”对口联系继光村的观塘镇副镇长王勤介绍,观塘镇不少村落的主导产业都是青花椒,在这些村落中心位置,如果能建设一个花椒烘干房,就能形成收购、加工、代加工等产业链,对壮大集体经济助力颇大。

  合并前的继光村和旗山村,就都位于这个中心位置上。但以这片区域的花椒产能,一个烘干房就足够了,修在哪个村,众人犯了难。“开了好几次会,始终没有定下来。”王勤说,两村合并后这事儿讨论过两次,一次是选址,一次是确定开工时间,两次开会时间加起来没有超过20分钟。

  两村合并之前,继光村有场地但没人会跳,旗山村有人会跳但没有场地。“旗山村村民基本不会来继光村党支部门前的大坝子跳舞。”而今,每天晚饭后,继光村党支部门前的坝子就会热闹起来,有跳广场舞的,有看热闹摆龙门阵的。

  生活有了变化,村民也有了更多期待。继光村三面环湖,继光湖如同一轮弯月环抱着村子。继光村里没有学校,50余名孩子每天会坐船去湖对岸的三台村上学。

  欧祯华是渡船的驾驶员,他家就在码头边上,这份“摆渡人”工作,他已经干了13年。如今,欧祯华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期待。“等村里的花卉基地建起来,游客来了肯定想坐船,我就去当船夫,带着游客把继光湖的美景看完。”这段日子他已经计算过了,“继光湖狭长,坐船把几个最美的地方看一遍,大概要80分钟。”聊起未来,他整个人都兴奋起来。

  对未来有新打算的村民可不止欧祯华一人。花卉基地项目进展顺利的消息传进村民耳中,在外地做工程的村民夏吉龙已经打算返乡,“规划出来后,我就去买块地,搞旅游酒店,除了能住宿,最好还要有划船、游艇、钓鱼等水上项目。”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员胡小平: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目的之一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从继光村的合并案例中能清楚看到,这样的调整对于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很多好处,因为调整完成后,规模化经营的各项条件会变得更充足,特别是在整体资源调配、土地流转等方面。

  过去小村之间各自搞发展,稀释了公共资源,降低了服务效能,增加了运行成本,也就制约了经济发展。比如,有人到一个村投资,发现资源不够,只能联合两个村或者多个村一起来,谈判就需要一个村一个村地进行,交易成本增加了。

  乡村要振兴,田园经济是一个重点,而田园的综合性开发,规模化最重要。俗话说有规模才有成本优势,继光村的案例能够说是顺应了产业规模化的趋势和规律。既拓展了当地的发展半径,又激发了当地的发展的潜在能力,有效解决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不足、特色不亮、同质化问题,能更好地推进产业集中连片发展。

相关产品
相关文章 更多>>